提到劍橋,就一定要提康河。

徐志摩曾說,劍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:康河,我敢說,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。 ( 註1 ) 。

而提到康河,就不能不提到有名的撐篙。

上星期日,同學找我去康河坐很有名的撐船,但同行的人嫌貴,一定要自已撐… ( 有人撐的話,一個人要10鎊,合台幣600,撐45分鐘,一個人喔,我們有4個人,所以要40鎊,殺了價也要36鎊,若只租船的話,一小時一艘船14鎊,就不算人頭了 ) 。其實我是想給船伕撐啦,因為覺得我們自已撐不出什麼鳥來。果然……只撐了附近,沒有繞完整條河。

而且撐篙這件大事,不知怎麼地落到我頭上來了……我腦中突然閃過曾在旅遊書讀到的字眼「若是新手撐篙的話,要有落水的準備」,哇哩……。

不少朋友有收到我mail的撐篙照片,我拿著篙,正撐著船兒,滿臉都是笑意。

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……,在我忙著堆滿笑容時,我的雙腿也在發抖……,因為撐篙的人必須站在船的尾端,平平的,沒有什麼防護設施,很怕一個不小心,我就得穿著厚外套游泳了。而且因為是春天,其實還蠻冷的,那天撐船的人也不多,是因為同行的同學之一快回國了,才趕著趁天氣好時坐坐。


康河真的很美。之後我又經過幾次,每次都會再拍拍它,有次跟著住宿家庭沿著河畔騎腳踏車,真是美到不行。當然在劍橋到處都覺得美,怎麼看怎麼美,朋友說不少國家都這樣。劍橋的市中心建築美得很壯麗,郊外一望無際的草原及穿插的樹林美得很恬靜,但康河不同,我想了很久,不得不借用小摩的話,康河的美的確是很靈性的。

後來去了劍橋附近的ELY ( 註2 ),一個小小的鎮,不過有個大教堂,他那也可以遊河,不過看到河之後,就沒什麼興緻了,因為那河雖然也不錯,在台灣應該算很美的河了,但跟康河卻差上一大截。


PS.寫完才想到,其實應該叫它劍河的,因為它叫 river Cam,和劍橋 Cambridge,的 Cam是一樣的。 所以之前劍橋的譯名,康橋,其實比較正確,或者要改就要連康河的譯名一起改。我後來發現我們的翻譯很有趣,Cambridge 我們翻劍橋,但我們是拆開來翻的,Cam 用音譯,bridge 用字譯……牛津也是。


圖為康河其中一景。



註1:大概是這樣說的吧,我現在沒網路查,記錯的話請各位看倌大人見諒。
註2:還是那句老話,因為沒有網路查,只好寫英文地名上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m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